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长三角一体化的太仓:协同创新打造“环沪新城”

启辰谈太仓  2020-07-09 15:36

[摘要] 太仓作为全国百强县排名前十的县城,尽管在苏州板块当中,人口、区域面积相对较小,但是综合实力在全国却名列前茅,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市榜首,也是上海北翼重要枢纽节点城市。

太仓作为百强县排名前十的县城,尽管在苏州板块当中,人口、区域面积相对较小,但是综合实力在却名列前茅,是中国幸福感县级市榜首,也是上海北翼重要枢纽节点城市。

长三角一体化的太仓:协同创新打造“环沪新城”长三角一体化的太仓:协同创新打造“环沪新城”长三角一体化的太仓:协同创新打造“环沪新城”

在新时代多样政策交织的境况下,长三角一体化的逐步推进离不开区域城市的协同创新发展。位于长三角地带的太仓正以“环沪新城”的新面貌蓄势待发,力求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和先行区。

太仓作为百强县排名前十的县城,尽管在苏州板块当中,人口、区域面积相对较小,但是综合实力在却名列前茅,是中国幸福感县级市榜首,也是上海北翼重要枢纽节点城市。太仓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红星表示:“太仓从排位角度超越了很大一部分高新区。”

4月15日,“2020长三角一体化及区域发展论坛”在太仓举行。举办这样的论坛,太仓的指向不言而喻。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地处上海大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以及长江经济带多重叠加覆盖区域,太仓具备诸多利好,如何把握时代机遇,打造苏南开发开放的新高地,各方都拭目以待。

长三角一体化的太仓:协同创新打造“环沪新城”

太仓南站

跻身环沪“价值高地”

依靠长三角城市一体化的推动,当下的太仓也正大步跨入“高铁时代”。

“我们国家学习借鉴了东京的轨道交通体系模式。轨道上的长三角实际上是一个综合体系,是一个轨道交通,由350公里时速的高铁, 200多公里时速的城际铁路,和城市地铁组成。”王红星说。

太仓的轨道交通站点已正式投用,太仓站和太仓南站都在太仓城区。沪苏通铁路,贯彻城际铁路的概念,同南沿江高铁一起引领太仓进入融沪新时代。目前已规划至少六条轨道交通将接入高铁站,打造的太仓高铁枢纽中心。上海市域铁路嘉闵线,从闵行、虹桥、嘉定到太仓,也正在研究规划,将形成“5+1”轨道交通网络。

作为一个位于长三角的门户枢纽站,高铁开通后,太仓将和长三角都市圈融合连接。

在当天的论坛上,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兴亚还表示:“太仓地处沿江、沿海两大发展带交汇处,拥有南邻上海,背靠苏锡常的战略地位,具备长江集装箱大港太仓港、中国德企之乡等独特经济发展条件。”

倚靠地处长三角大都市圈辐射范围内的有效地理优势,太仓俨然成了紧邻上海的产业高地。耐克大中华区将总仓设在太仓,总部在长宁区的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为了发展,在太仓又获得了200多亩土地,成立了太仓园区。

太仓蛰伏多年,终于厚积薄发,成为长三角地区为数不多的得以接通上海,拥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又一重要枢纽节点城市——“环沪新城”呼之欲出。

长三角一体化的太仓:协同创新打造“环沪新城”

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规划

构筑智力“人才矩阵”

“创新是跟人离不开的,跟那些大院、名校离不开的,我们希望通过人和创新的集聚,太仓能够真正走到创新驱动里面,这是太仓未来发展一大动能。”王红星说。

人才的动态流动有利于知识体系的空间溢出,人才矩阵的创建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太仓正致力于形成创新人才集聚系统,达成科技创新与人才互利共生的双向效应,以此形成太仓独树一帜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优势。

近年来,在太仓已经集聚了一些大院名所,有中科院计算所、技物所、硅酸盐所,还有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此外,激光智能创新研究院也在合作建设中。在这个集聚国内一流创新资源要素的区域里,太仓还总计搭建了100多万平方米从孵化研发到最后产业化的各种载体平台,旨在推动各种创新要素、创新资源的集聚,真正培育出一些科技型企业,为科技企业的发展,新产业的形成做一些动力上的储备。

与此相应,另一所高校西北工业大学布局太仓,以成建制的校区入驻,按照校本部的院系设置在太仓开设多达10个院系。

西工大是“双一流”大学。西交利物浦是中外合作办学,两大高校依靠国内的影响力带动一系列附属学校的建设,如西交利物浦附属学校,从托班到高中已经开工建设了,明年的幼儿园将开始招纳新生。“这能有效提升城市的能级。”太仓市官员如是说。

在更大层面上,太仓还在努力吸引海内外留学人员等英才,为其搭建产学研孵化平台。像西工大的力学检验检测平台,航空力学检验检测平台等开始陆续入驻。

高温复合材料、钛铝合金材料还有舍弗勒的航空轴承等项目也着手进入园区。

太仓引进的这些智力人才平台,起步高,投入大。西交利物浦的校区,是全球50强以内的知名建筑设计公司来做的项目方案设计。项目采用的是中外联合体设计招标的模式,中标的是德国的HPP和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

未来,在太仓这片创新热土上,资本、技术、人才将达成更深程度的纵向融合,在推动产业孵化和区域发展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为长三角经济带不断续力。

长三角一体化的太仓:协同创新打造“环沪新城”

“太仓杯”中德高端制造工匠技能挑战赛

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在国家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基础上,坚持开放仍旧是非常重要的动能所在。

王红星表示:“太仓从高新区而言,发展了这么多年,自改革开放,经历了国际化以来,最重要的动能就是开发型经济。到目前为止,经济当中主要的贡献度70%是来自外资经济,这是一个共性,涵盖了95%以上的德资企业。”

现在德资企业中的前十大机床企业有六家在太仓高新区,不同的就是,不再是单纯做机床卖机床,而是结合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形成相应的产业发展生态链条,以此推动融合式更高质量的发展。“德企的制造优势跟现在中国物联网、信息科技的技术优势两者进行结合,在太仓,已有落地的项目。”在太仓,物联网、联合创新中心平台还有一些公共服务平台都可以为德国装备制造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新冠疫情也为区域及其全球经济融合提供了另一种思考维度。疫情之前不少德国企业做的产业链当中,至少有一小部分最核心部件是放在国外生产,但是疫情发生以后,部分产业链已转移到了太仓。原本在德国生产的激光发生器在疫情发生之后,也开始转向国内生产。

精密制造产业以外,太仓也向航空领域进军,瞄准民用航空这一亟待开发的蓝海市场。太仓航空产业园刚刚建立完成,陆续有很多航空产业项目正在办理入驻,包括航空材料方面的高温复合材料,这是目前国产发动机、叶片这些“卡脖子”项目的关键。

太仓并不满足于此,依据相关城市规划发展,还将进一步打开“产城融合”的总阀,致力于推动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吸引人才来归。处理城市化脉络的阙如,体现了太仓实现城市化,融入长三角经济的魄力和冲劲。

“我们计划在高校所在的地方规划一个50平方公里的娄江新城,用5年打基础、10年出现象,15年基本建成这样的一个定律,去规划全面推动娄江新城的开发建设。”太仓市官员表示,高校、高铁、高端载体和娄江新城的建设,可以放大我们的城市效应,能够使我们的城市更为大气、开放,城市功能更多、更加国际化,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太仓。

在娄江新城,指向城市未来的框架正逐步拉开:西北工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在该区域的落户,市级体育中心、市级工人文化宫等重大项目迅速推进,相关的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完善。娄江新城商务中心作为高水准开发的科创载体,致力于打造智能领域科创高地和国际创新示范区。

据此,上海以北、太仓东部,一座定位为“长三角国际开放先行区、临沪科创智造示范区、现代田园城市样板区”的新城正在崛起,成为太仓未来振翅发展的一个重要板块。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